如果你打算把网站、应用或业务部署在新加坡VPS,很可能第一反应就是:“那访问中国大陆会不会很快?”
新加坡确实是亚洲网络的枢纽节点,海缆密度高、数据中心资源丰富,但跨境回大陆的链路质量差异很大,受国际出口带宽、路由策略和网络管控等因素影响,有时延迟会比想象中高。
而当你的用户来自日本、香港、澳洲或欧美时,延迟表现又完全不同。所以,不管你是电商卖家、SaaS开发者,还是视频/直播平台运营者,搞清楚延迟数据和优化方法,都是上线前的必修课。
新加坡VPS到各地的延迟参考数据
以下数据基于公开探针、云厂商骨干网络统计与业内观测整理,帮助你对延迟有个直观认识。实际数值会因时段、运营商和路由不同而波动,建议部署前用文末推荐的工具自测验证。
源(新加坡VPS) | 目标区域 | 参考延迟RTT | 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新加坡→中国大陆(公网) | 上海/北京/广州 | 200–350ms | 跨境拥塞+路由不对称,波动大,高峰期易抖动 |
新加坡→中国大陆(优化回程) | 华南/华东/华北 | <150ms | 使用CN2 GIA/CMI等专线可显著降低延迟 |
新加坡→香港 | 香港地区 | 30–50ms | 海缆密集,新马港低延迟互联 |
新加坡→日本 | 东京/大阪 | 60–90ms | 稳定性高,云骨干网络表现优良 |
新加坡→澳大利亚 | 悉尼/墨尔本 | 90–120ms | 南向链路稳定,波动小 |
新加坡→美国西海岸 | 洛杉矶/旧金山 | 160–190ms | 跨太平洋典型延迟 |
新加坡→欧洲西部 | 法兰克福/伦敦 | 170–200ms | 跨欧亚链路长,建议配合CDN优化感知速度 |
小结:对于中国大陆访问,新加坡VPS主机的公网延迟往往在200ms以上,如果业务对延迟敏感(如在线交易、实时通信),可以考虑选配精品回程,延迟有机会压到150ms以内。
为什么会延迟高?
延迟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,主要因素包括:
- 跨境瓶颈:中国大陆与境外的国际出口带宽有限,高峰期拥塞明显。
- 路由策略:国际流量回程常不对称,路径可能绕远,导致延迟增加。
- 海缆路径:虽然新加坡海缆密度高,但不同运营商选择的海缆线路不同,影响最终延迟。
- 公网 vs 云骨干:云厂商公布的延迟数据是骨干网络内的结果,公网访问可能会高得多。
延迟优化路线图
我建议你按投入成本→性能提升的顺序来做优化:
1. 协议与网络栈优化(低成本)
- 开启HTTP/3(QUIC),提升弱网和高延迟环境下的响应速度
- 启用TCP BBR拥塞控制,减少跨境网络延迟和丢包影响
- 使用Anycast DNS,让用户从最近节点解析域名
2. 路由与加速(中等成本)
- 选用Cloudflare Argo等智能路由,绕开拥堵路径
- 选择有BGP多线接入的新加坡机房,减少单线故障影响
- 静态内容走CDN,动态API走加速通道
3. 面向中国大陆的专属方案(高成本)
- 使用CN2 GIA或CMI精品回程,大幅降低延迟和抖动
- 配合大陆合规CDN,将内容直接缓存到境内边缘节点(需办理ICP备案)
测试—优化—复核的执行流程
- 测现状:用Ping、MTR、Cloudflare Radar等工具找出延迟瓶颈
- 试改动:先开HTTP/3、BBR,观察TTFB和P95/P99延迟变化
- 做升级:为核心业务上CN2 GIA/CMI回程或大陆CDN
- 常复核:节假日前进行链路测试,关注海缆事件动态
Hostease用户的实用建议
- 预算有限:先从HTTP/3+BBR+Anycast DNS+Cloudflare加速入手
- 追求稳定:选择Hostease新加坡VPS并配CN2 GIA/CMI回程
- 长远布局:将静态资源彻底CDN化,动态接口优化成区域就近访问
常用工具推荐
- 诊断类:Ping、MTR、WinMTR、traceroute
- 测速类:iperf3、WonderNetwork全球Ping
- 观测类:Cloudflare Radar、阿里云网络质量平台
- 加速类:Cloudflare Argo、HTTP/3、TCP BBR
- 专线类:CN2 GIA、CMI精品回程
FAQ
Q:新加坡VPS服务器到中国大陆延迟高是正常的吗?
A:是的,跨境公网常有200ms以上延迟,高峰期更明显。
Q:不买CN2/CMI也能优化吗?
A:可以,先用CDN、HTTP/3、BBR等方法,能降一部分感知延迟。
Q:CDN进中国一定要备案吗?
A:是的,境内CDN节点必须办理ICP备案,且需合作合规服务商。
Q:怎么判断优化有效?
A:用MTR和TTFB对比优化前后,特别是高峰期的P95延迟变化。
Q:海缆会影响延迟吗?
A:会,新海缆投产或维护都会影响部分链路的延迟和稳定性。